收割沙漠水稻
有机牧场
去年以来,磴口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农牧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农牧民收入稳步提升。
种植养殖结构优化
去年,磴口县全面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进一步调优种植养殖结构。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6万亩,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57万头只,牲畜存栏77万头只。
种植业结构调整呈“三增三减”态势,即增加优质、特色、订单农产品生产,减少普通、常规、兼用农作物种植。种植业结构在市场的引导下进一步优化,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畜牧业方面,该县认真贯彻全市“稳羊增牛”发展思路,着力在养殖结构调整、饲用作物种植、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加大建设扶持力度。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210家,规模化养殖占比达55%。
绿色有机成金字招牌
按照做大做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思路,磴口县不断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建立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增加原产地商标和“三品”认证数量,绿色有机成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金字招牌。
截至目前,磴口县“三品一标”企业达49家,产品共121个。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企业有5家,产品为9个;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企业有4家,产品为10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共有40家,产品为102个。
通过打造绿色有机品牌,磴口县传统农畜产品质量和产值均明显提升,全县95%以上的农畜产品得到就地转化。以圣牧高科、泰顺、中粮、荣威、王爷地等为龙头的大型企业与当地农牧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逐步建成了以精碾、调质、营养保健为主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冷冻、分割为主的畜禽加工产业链,以有机奶、瓜果原汁为主的果蔬饮料加工产业链,以饮片、药膳、保健茶(酒)为主的中草药材加工产业链。
健康渔业发展壮大
磴口县享有“百湖之乡”的美誉。据统计,全县水域生产面积达15.9万亩,特色水产养殖面积为5.5万亩。去年,全县新开挖池塘380亩,建成占地160亩的沙漠改造种养结合高密度循环水健康养殖基地一处和占地100亩的盐碱地改良种植结合高密度循环水健康养殖基地一处,并在全市范围内首创“沙漠水稻鱼”共生种养模式。
依托旅游业的强势发展,磴口县已建成纳林湖、金马湖、万泉湖3处大型休闲渔业基地和30多处休闲生态鱼庄。总水面10万亩的奈伦湖正在建设休闲渔业基地,围绕“以渔兴业”的三盛公黄河风情小镇、海子沿渔村也在加快建设当中。“渔业+旅游”成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纳林湖在去年被评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金马湖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县渔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保的绿色农牧业,是实现绿色转型、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磴口县充分抓住地域优势,积极引进新品种,培育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效果显著。
磴口县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合作,利用“生泰保水砂”新技术进行沙漠改造及盐碱地改良,建设1500亩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稻米亩均收入1.2万元,稻田养鱼养蟹亩均收入1500元。沙漠水稻的试种成功为产业治沙提供了示范,为实现沙漠变良田、沙漠变绿洲开创了一条独具磴口特色的经营之路。
去年,磴口县还从外地引进花生,在沙金套海苏木及巴彦高勒镇种植1.2万亩,平均亩产近千斤。该县还以沙业兴农业综合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规划建设318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实验示范基地。园区内马铃薯、黑皮花生、红薯、火参果等实验示范田共140.3亩,甘草、黄芪、桔梗、山药、牛蒡等中药材实验示范田共84.1亩,黑枸杞、文冠果、梭梭等经济林实验示范田共53.1亩,均已试种成功,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