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德和妻子在王爷地公司沙产业基地工作。
脱贫户张海飞种植的大棚香瓜。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关键是要建立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近年来,磴口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根据县情实际,不断探索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将其延伸到产业脱贫措施之中,建立一企带一村、一业富一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走出一条农企深度合作助力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沙区贫困户分享产业治沙红利
隆盛合镇海岗村农民刘成德今年48岁,多年前的一次脊柱疾病导致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他家种植10多亩土地,每年的纯收入仅1万多元,微薄的收入加之患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
2017年底,王爷地苁蓉生物公司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将刘成德安置到公司的沙产业基地打工。考虑到刘成德的身体状况,公司没有给他安排重体力活儿。来到王爷地苁蓉生物公司的刘成德和爱人每天每人能拿到130元的工资。
“在这儿和其他工人种植梭梭、甘草和其它沙生植物,既能绿化沙漠又能挣到钱,可比自己种地强多了。”刘成德高兴地说。现在的刘成德一家,仅在基地打工每年就可以挣到5~6万元。去年秋天,他的女儿考上了大学,还能享受教育扶贫每年一万元的补贴政策,刘成德曾经紧皱的眉头舒展了。
刘成德一家的故事是该县发展产业治沙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一方面王爷地公司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企业打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另一方面,该公司还与周边30户贫困户达成协议,通过企业提供种苗、技术的方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和其他农牧户种植甘草等中药材。药材成熟后,由企业按照保护价全部收购,公司与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万企帮万村”夯实产业脱贫基础
家住沙金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第三独贵龙的张海飞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双亲因残、因伤病致贫。年龄不大的他打算选择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17年,这个机会来了,“万企帮万村”工程在该嘎查落地。
巴彦淖尔市经纬公司投入帮扶资金536万元,其中村容村貌整治投入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建设投入336万元,建成养殖棚圈3350平方米、运动场6000平方米、饲草料库550平方米、办公室150平方米,建大棚6栋20亩。在政策的引导下,张海飞包下其中两栋大棚,种植早熟香瓜和辣椒、茄子等蔬菜,当年纯收入就达到5000多元。同时,购买了15只基础母羊发展肉羊养殖,2017年出栏30只羊羔,获利近2万元。
通过实施“万企帮万村”工程,该县将捆绑扶贫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村整体脱贫和产业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