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磴口县根据各苏木镇、嘎查村实际,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制定出台更加灵活、便于操作的产业扶贫政策,改变以往输血式扶贫,多措并举,激发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通过产业发展使广大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贷资入股”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家住巴彦高勒镇南粮台村一组的张俊生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有心脏病和脑梗,基本丧失劳动能力。2016年,他家和该村其他3户贫困户与蒙羊公司签订了“贷资入股”协议。企业用张俊生贷来的5万元资金进行经营发展并偿还贷款,每年给予张俊生4000元分红。当年年底,张俊生便拿到了分红。“‘贷资入股’特别适合像我这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种新模式让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张俊生告诉记者。
据该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贷资入股”模式主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5万元,然后贫困户、企业和政府部门三方签订协议,由企业使用这部分贷款进行发展并偿还贷款,每年给贫困户8%的分红,政府再对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在合作期间,贫困户还可以到企业打工,既可以学习实用技术,又能增加工资性收入,可谓一举多得。这一模式的运行,使农企利益联结得更加紧密,实现互利共赢。截至目前,磴口县共有14家企业参与“贷资入股”这一模式,扶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户。
“菜单式”扶贫让每个贫困户都有适合自己的脱贫之路
按照“一村一业,一户一案”的要求,该县各苏木镇都制定自主发展、资产入股、贷资入股分红等产业扶贫政策,推出种植、养殖、旅游、水产、光伏、商贸、沙产业、劳务等八大类28项扶贫产业菜单,列出自建直补、集体经济+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财政项目+贫困户、就业创业等6种扶持模式,因户因人施策,确保每个产业扶持对象都有合适的产业。
贫困户王永平、王淑两口子都是因病因残致贫。他们年龄都不算大,自己想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愿望也很强烈。2017年,他们选择了肉羊养殖的扶持模式,购买了42只基础母羊,其中享受政策补贴1.47万元。去年到现在累计出栏10只羊,这为他们家增加了3000多元的纯收入。
截至目前,全县依托特色产业,由规模化企业、合作社引领,带动建档立卡人口 794人。同时,选择自主发展1010人,补贴购置基础母羊9081只,肉牛226头,驴9头,猪801口,鸡、鸭、鹅等9919只,新建大棚781亩、小弓棚105亩。产业扶贫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该县还多渠道引导劳务转移就业脱贫,积极帮助贫困农牧民就业创业,驻县企业和县内各类工程建设招工用工时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优先使用县内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乡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千方百计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目前,通过乡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1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