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产业融合、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近年来,磴口县始终把产业融合与乌兰布和沙区土地管理改革有机结合,依托国家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大力实施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规划,乌兰布和沙区林草资源不断增加,使沙产业实现了土地资源、水资源、风光热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产业融合与沙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稳步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发展管理。磴口县成立了国有农业综合治理有限公司,重点加大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力度,将圈占多年不开发治理的闲置土地和乌兰布和沙区集体草牧场,按照国家规定和市场价格集中流转到农业综合治理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统一向引进企业供地,既有效管控乌兰布和沙区土地的开发治理秩序,又为政府顺利引进有实力的公司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土地保障。
(二)力求科学发展,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把光伏产业与防沙治沙、畜牧养殖、生态牧草、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以有机牧场、万亩光伏园、葡萄酒庄等大项目支撑带动,形成多元立体发展模式,有效提高沙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快了沙产业的发展步伐。为合理利用光照资源,制定出台了《磴口县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先后引进中电投、国华、国电电力、蒙华、青岛昌盛等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将现代农牧业和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种植等技术相结合,达到了“借光治沙”、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多重效益,使荒沙地得到高效合理利用,有效缓解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矛盾。按照“旅游强县”的发展定位,以沙区纳林湖、万泉湖、奈伦湖和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阿贵庙等为依托,加快发展牧户游、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旅游业,推动沙漠旅游重点突破。“十二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磴口重点抓好奶牛、肉羊等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逐步提高畜牧业的产业比重。随着圣牧高科、草原宏宝等大型规模化种养殖企业的入驻发展,中央财政支持奶牛、肉羊等项目的实施,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磴口县通过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验收。成为全国第七个、自治区第一个“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磴口县依托国家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品牌渔业、休闲渔业。县委、政府不断加快葡萄产业、牧草产业发展及“林光互补”项目建设,先后引进帝泰、诺民、尧舜、兴套川等16家龙头企业,计划用3-5年时间,葡萄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目前,西部瀚漠公司与尧舜公司合作实施的“乌兰布和光伏和葡萄产业链融合建设项目”已签署框架协议,拟在光伏项目区种植酿酒葡萄1000亩。积极推广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山药、甘草等特色沙生植物,大面积推广示范以肉苁蓉规范化种植技术及肉苁蓉机械化接种技术,在内蒙古王爷地苁蓉公司及农牧户种植梭梭10万亩,接种肉苁蓉5万亩。
(三)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绿色环保发展。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和湖泊湿地补水等生态治理工程。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政府提出了“五线十点”造林绿化思路,按照拓宽、提标、补缺、延伸四个原则,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打造“百湖之乡、魅力磴口”。“十二五”期间,建成防风林带40公里,完成通道绿化174.4公里,在乌兰布和沙漠建成43公里的大型绿化美化骨干林带;堤防旅游公路绿化45公里申报成立沙金套海国家沙漠公园和纳林湖、奈伦湖两处国家湿地公园,积极组织申报三盛公沙漠公园,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乌兰布和沙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产业治沙,促进沙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经济林、林下经济、林木种苗、林产品加工、湿地利用、生态旅游等重点突出、门类多样、多业并举的沙产业发展格局。
(四)实现建管并重,夯实深化改革成果。通过产业融合,磴口县依托“百湖”优势,充分利用60万亩湖泊湿地资源,努力做好“水、绿、沙、文化”四篇文章,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以梭梭接种肉苁蓉和酿酒葡萄种植为代表的沙产业迅速发展,苁蓉产品研发、葡萄酒庄建设等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以内蒙古圣牧高科草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年产有机苜蓿17.5万吨饲草料基地和有机乳业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以纳林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旅游业带动日渐成熟,以20MWP光伏发电项目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加快发展,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苁蓉酒系列、饮料、制药、山药、红枣、种养殖等产业正在悄然兴起,以板蓝根、黄芩、黄芪、防风、桔梗等为主的中药材正在进行试验和推广。同时,穿沙越野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期限五年,分三期实施。完成了40个野营帐蓬、6个集装箱宾馆以及1个遮阳棚的建设安装,打机电井3眼,安装风力发电机一套;于4月15日至17日成功举办了2016磴口“农信杯”乌兰布和沙漠全国汽车越野赛,吸引了来自20多个省市近160辆赛车参加比赛,对外市场逐步打开。